以前,同事老在大家面前说她家老二比老大精,不但IQ比老大高,情商也比老大高出一大截。
虽然老二比老大小好多大岁数,但老二和老大在一块,她总感觉吃亏的是老大,时不时的要亲自出面维护一下老大的权益。
后来,见了她家老大和老二,两个小朋友往人前一站,老大老实懂事,老二嘴甜机灵,虽然一个爹妈生出来的,却大不同。
为何老二会比老大精?
这个问题不是其他人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了解的,自从生了老二后,才慢慢有了领会。
角逐是最好的帮助器
老大是在没角逐的环境中出生和度过生活的前几年的,老二一出生就有了老大这个角逐对手。
老二10个多月的时候,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。
老大和老二各自玩各自的,两个人都非常愉快,我甚至还有空闲在旁边刷手机。
玩着玩着,老大看见我闲下来了,就会靠到我的身边探寻往日的关心和关注。
母女两个刚要上演母慈女孝的动人场面,做妈妈的也顺便表示一下对老大的单独关心。
这个时候,老二一抬头发现状况不妙,那两个人如何凑到一块去了?
于是,老二二话不说(也不会说),蹭蹭蹭爬到两个人的身边,然后硬挤到中间去。
首次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以为是偶然,再有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,才恍然大悟,老二这是开抢了。
老二那个时候刚刚10个月,10个月的时候,老大在做什么?
老大在等着家所有人主动凑上来跟她套近乎,不开心俺还不陪你们玩呢。
老二从懵懂无知的时候,就隐约意识到,他并不可以独享所有些东西,要想得到,最好是自己去争取。
而老大了解这个道理的时候,已经过去了好几年,况且之前攒下的孤傲的脾气,不是说改就能改的。
陪练是进步的永动机
老二8个多月的时候,开始跟老大凑堆一块玩,老大的玩具,老二都想去摸摸。
然而,那些都是老大的私有财产,岂容别人侵犯。
于是,就有了如此一幕,老二拿一个,老大抢下一个,再拿一个,再被抢走,最后,老大急了,一把把老二推了个跟头。
被推倒的老二,一没哭、二没闹,爬起来傻愣愣的坐上一会儿,再去拿,再被老大教训,这样往返。
等到老二一岁的时候,看见老大玩什么玩具,直接过去开抢。
老大抬头看看老二,刚要抢回来,老二哇的一声哭了。
奶奶一个箭步冲过来,冲着老大说:“你这么大了,不会让着他点?”
老大委屈的退回去了,老二的哭声立马止住了,拿着玩具开心的玩起来。
从被欺负到欺负人,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并不长。
多练几次,老二就找到了规律,一是哭,二是装可怜,最后,赢的一直老二。
老大性子直,不会耍计谋,最后总是败下阵来,自己心里还委屈的慌。
放下是独立的必学课
老大一岁左右的时候,不小心额头上磕了一下。
奶奶快点跑过去,拉起老大,一边捶地一边说:“宝贝,咱不哭了,这个地碰着咱了,看我如何打它,它将来再也不敢了。”
父母下班回来,第一时间发现了孩子头上的变化,着急的问“宝贝,什么问题啊?真可怜,疼不疼啊,下次可不敢了。”
后来,老大再磕着碰着摔倒了,都会打地。
老二手上不了解什么时间起了一个包。
母亲问父亲:“是否你昨天看的时候挤着手了?”
父亲说:“我昨天就看见了,忘了问他奶奶了。”
奶奶说:“前天我就发现了,还想问问你们什么问题呢?”
最后,那个包是挤出来的,还是烫出来的,无人了解,大概只有老二了解,却不会说。
最后,算了算了,反正老二也没哭也没闹,看来没什么事。
老二心里说:“孩子心里苦,你们如何看的孩子?”
多磕碰几次,大人没感觉有什么,老二也不感觉有多疼。
老大小时候不吃饭,大人想方设法的喂,生怕她饿着;
老二不吃饭的时候,大家看看他“不吃就是不饿,饿就会吃了。”
老大学走路的时候,小心翼翼的护着,生怕她摔了;
老二学走路的时候,大家站在老远看着,“乖,往前走两步。”
老二从小处在角逐的环境中,时刻与老大这个陪练一块练上几下。
还要忍受着大人有意无意的忽视,他想要存活和进步,只能靠自己去争取,他不精明哪个精明。
所以,养孩子啊,还是顺其自然的好。
别对他照顾的太好,适者存活,有竞争优势的孩子将来更容易适应社会。